本钢新闻
行业资讯
“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2月17日,力拓与中国宝武、清华大学在联合举办“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行业钢铁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共同聚焦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为钢铁行业未来低碳发展建言献策。
 
        国务院国资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朱凯、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何建坤,中国国际商会多边合作部部长孙晓、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黄导、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冶金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姜晓东、中国宝武集团能源环保部部长柯善良以及来自业内的专家现场出席此次研讨会。此外,力拓集团企业关系执行总裁倪西蔓以及力拓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通过线上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力拓集团中国区总裁任滨彦主持此次会议。
 
        徐文立在致辞中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中国制造强国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绿色低碳的一个关键性领域。在整个重工业里边,钢铁节能减排任务包括碳减排任务非常重,习近平总书记对下一步碳减排、碳中和都提出了要求,对于钢铁行业来说,下一步路径怎么走,都需要集中行业的力量和智慧来共同研究。他强调,钢铁工业,产业链非常长,上下游之间如何形成合力非常重要。此外,上下游行业要保持一定的合理的利润水平,实现共赢。
 
        黄导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钢铁业的节能减排成绩进步有目共睹、举世瞩目,但我们仍然要反思,在发展过程当中,矿业资源的获取过程当中,还存在哪些对自然或者环境破坏较大的环节或生产方式,思考还存在哪些矿产资源利用过程当中生产制造工艺可以同时减少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直接排放的合作领域和空间。为此,他给出了2点建议:一是通过创新驱动,全球协作争取低碳冶金技术的突破。二是合作共赢,加强现有产业链能效提升的协同效应。
 
        黄导介绍,国际能源署(IEA)有关研究报告认为,要实现全球能源和气候目标,到2050年,全球钢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该至少下降50%,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50年必须下降约60%,由目前平均每吨钢1.4吨到0.6吨,按照现有的从矿到钢的工艺技术,平均吨钢0.6吨的二氧化碳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如果不能很好的破解由矿到钢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的难题,届时更多区域会被迫依赖于废钢到钢铁的短流程自循环体系的工艺布局,全球矿业和钢铁业这两个长期以来互为依存的产业伙伴关系就会因为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要求的日益破镜而变得更负挑战和压力。有限的废钢资源供给及其使用的局限性,钢铁制造要深度的加强与现有的包括特别是矿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密切合作,加速提升钢铁业绿色智能化水平和全链条的价值重塑,把聚焦全面升级钢铁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到行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当中。
 
        倪西蔓在致辞中介绍,今天力拓所管理运作消耗的电力有76%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力拓的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2030年目标是把排放强度降低30%,绝对排放量降低15%。”中国为《巴黎协定》的成功通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实施《巴黎协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非常兴奋的看到,中国会再一次发挥全球领导作用,中国主动提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努力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将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突破性的变化。”她表示,力拓承诺在未来两年向宝武投资一千万美元,资助创建一个低碳原材料制备研发中心,同时也支持中国宝武在低碳冶金创新中心的二氧化碳利用和转化工作。
 
        柯善良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宝武通过吸收整合马钢、昆钢、太钢等,已经成为全球粗钢产量超过亿吨的钢铁企业。绿色低碳是全球钢铁转型和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中央企业和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非常重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支持国家履行《巴黎协定》减排义务。中国宝武低碳冶金总体思路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的钢铁工艺、技术流程,探索并掌握绿色低碳途径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未来钢铁技术的引领优势。到2025年,中国宝武基本具备吨钢减排30%的工艺技术能力。为此,中国宝武正在筹备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并组建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和低碳冶金创新基金,我们正在联合相关钢铁企业、高等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低碳冶金技术创新,筹备于明年10月份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努力将联盟建设成为引领世界低碳冶金发展的技术交流平台。同时,中国宝武设置专项科研经费,围绕氧气高炉和欧冶炉、富氢和氢冶金、光伏制氢和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加快低碳冶金的研发投入,加快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中心轧钢基地的建设,努力形成开放性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平台。同时,中国宝武也欢迎全球企业和机构参与资助相关实验平台的建设和研发进程,加快低碳冶金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推广,助力钢铁企业产业链绿色发展。中国宝武延续支持低碳冶金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一贯的作风,设立了低碳冶金创新基金,每年提供3500万人民币资助开展低碳冶金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
 
        何建坤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我们要大力改进能源结构。因为能源总需求量还会缓慢增加,所以要用能源结构的改变,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加的供应量来满足总能源新增加的需求,化石能源主体上不再增长,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能源系统二氧化碳减排,这是我们主要的低碳发展措施,另外,在电力系统,还可以发展二氧化碳土地埋存技术。对于工业比如钢铁、水泥行业生产过程当中也排二氧化碳,比如炼钢当中的焦炭排二氧化碳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酸钙分解,这种工艺过程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比较难的减排部门,将来也要利用我们能源系统的负排放技术,来抵消工业部门的一些难减排部门的剩余排放。当然,这些难减排部门首先也要发展革命性技术,来减少碳排放。何建坤还特别指出,欧盟和美国都在酝酿要征收碳边境调节税,发展中国家向他们出口的产品。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制约。
 
        姜晓东在主题报告中表示,对中国来说,毕竟排放量在全世界是第一位的,而且体量也非常大,占三分之一以上。所以,这种背景下,碳减排指标分解到每个地方或者每个产业压力更大。她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他强调,这5点建议是建立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的保障之上。最后,姜晓东就钢铁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建议开展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二是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三是搭建平台与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共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价值链;四是加强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最后,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众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探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创新与实践。
中国钢铁新闻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