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烤”验,本钢人不服“暑”!
高温预警连发,气温扶摇直上。受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下旬辽宁出现了自195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高温闷热天气。面对“秒杀”南方许多城市的气温,网友们纷纷吐槽:“以后我不跟气温40度以下城市的人交朋友,‘不熟’!”“这还是我认识的避暑胜地大东北吗?”
酷暑难耐,当人们想要抱着冰块度夏的时候,有这样一群钢铁人依然奋战在火热的生产一线,任凭艳阳高照,任凭炽热“烤”验,他们用无悔的坚守和行动证明,汗水滴落的地方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作为为数不多的露天作业班组,采矿作业区外线班班长吕昊和班组职工一起,在这个“高烧不退”的夏天依然奋战在矿山生产一线。面对地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6000伏高压电的高空作业环境,这位曾在部队锻炼过的“老班长”和他的工友们再一次发扬了在部队中铸就的雷厉风行的作风。
头顶烈日,脚上绑着升降器的外线班职工一步步爬了下来,汗珠在安全帽的帽檐下汇聚,背上深蓝色的工作服已经湿透。每次作业都需要40多分钟,每天至少要上杆两次。长期在矿山采场工作的班组职工,时常互相传递着防暑降温物品,很多人能将一瓶盐汽水轻松的一口喝下。职工们幽默地说,在露天作业有排毒养颜之功效。
黝黑的皮肤、汗湿的脸庞是高温岗位一线职工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因酷热难奈而频频皱眉的时候,身在露天采场工作的职工们却用行动默默与高温对抗。
炼焦(作业区)炉盖工的专有岗位名称,似乎不如俗称的“扫大盖”给人们的印象更深,这里也是本钢最艰苦岗位之一。而炼焦炉炉顶,更是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火焰山”。
高温来袭,到处热浪滚滚。炉盖工不仅要经受炎热天气的蒸烤,还要在10多米高的焦炉顶部克服脚下1000多摄氏度炉温的“烤”验。虽然是伏天,但他们每人都穿着统一配备的厚棉质工作服,一双牛皮帆布、高帮劳保鞋和冬天才能见到的加厚手套,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烫伤。焦二作业区丙班值班主任张莹说:“炉顶空间温度应该有50摄氏度,是最艰苦的岗位,特别在夏季,职工们脸上的汗水就像线一样流淌。”
焦炉上的几个岗位需要衔接配合,从取煤、装煤、推焦、熄焦,加上开闭上升管盖,清扫、封堵等,每10分钟就要进行一整套操作。在四号焦炉炉顶旁边,是炉盖工的工间休息室,职工们身上的汗还没消,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背上的工作服汗碱,就像地图一样。
调车员是为火车“穿针引线”的人,要将列车编组解体或是按照一定顺序重新连挂在一起。因是室外作业,不论刮风下雨,烈日酷暑,暴雪严寒,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顶着烈日,迎着热浪,身穿长袖工作服、脚穿劳保鞋,劳动保护佩戴齐全的板材铁运公司调车员吴明海拿着一整篇的调车作业通知单,准备到南口车场进行倒调作业。为了确保安全,他按规定穿好工作服,扎好安全带,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在没有一片树阴的调车场内,穿着这身行头就是不工作,人也一样大汗淋漓。为了完成一批调车作业,调车员常常在50摄氏度以上的调车场里,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有时甚至黏在身上脱不下来。
对讲机里又传来了准备作业的指令,吴明海再一次走向作业区,跨上车帮,骑乘在“铁板烧”上。烈日下,为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和他一样的调车员们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走上北营炼铁厂新一号高炉平台,恰逢高炉出铁。在三号出铁口前,该作业区生产四班的张立刚、王洪、郑强,正在距出铁口不到两米的位置进行作业,三人成品字形站位,不远处还有两名职工在监控铁水流入鱼雷罐的情况。郑强带着防护面罩,正拿着遥控器,遥控开口机进行钻孔作业,王洪在出铁口的另一边用水枪为开口机降温,张立刚作为班长负责全面监护设备运行状况,伴随着火红的铁水喷涌而出,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记者在张立刚身边瞬间感到全身灼热,空气仿佛都在燃烧。
张立刚告诉记者:“出铁时铁口的铁水温度达1400摄氏度,我们的作业范围离出铁口很近,环境温度也能达到50多摄氏度,每出一次铁需要3个小时左右,这期间我们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行监控渣铁流向、调整设备、铁渣清理等操作,高温辐射确实让人炙热难耐,出一次铁水,工作服要湿好几次,每个人都准备了两套工作服。虽然挺苦挺累,但这是我们的职责。”
早上,本钢保卫中心交管大队副队长王耀辉提前一小时上岗。直行、停止、左转,标准的指挥手势,加上响亮的口语提示,让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都井然有序地行进。为了本钢职工和车辆安全进入厂区,交管大队的警员们认真疏导着交通,只一会的工夫,便汗流浃背。
当天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处于“蒸煮”状态,然而,警卫大队各门岗的警员们依然在认真检查过往车辆,核对手续,查看型号,一丝不苟,任凭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为了防止大家中暑,警卫大队根据气温的变化,缩短站岗时间,增加站岗频次,让警员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职工面前。
连日来,充满正能量的本钢人,成为高温下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在烈日中坚守、在艰苦中奉献,钢铁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请收下我们深深的敬意——
辛苦了,不服“暑”的钢铁兄弟!
酷暑难耐,当人们想要抱着冰块度夏的时候,有这样一群钢铁人依然奋战在火热的生产一线,任凭艳阳高照,任凭炽热“烤”验,他们用无悔的坚守和行动证明,汗水滴落的地方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8月1日 38℃ 矿业歪头山矿露天采场
作为为数不多的露天作业班组,采矿作业区外线班班长吕昊和班组职工一起,在这个“高烧不退”的夏天依然奋战在矿山生产一线。面对地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6000伏高压电的高空作业环境,这位曾在部队锻炼过的“老班长”和他的工友们再一次发扬了在部队中铸就的雷厉风行的作风。
头顶烈日,脚上绑着升降器的外线班职工一步步爬了下来,汗珠在安全帽的帽檐下汇聚,背上深蓝色的工作服已经湿透。每次作业都需要40多分钟,每天至少要上杆两次。长期在矿山采场工作的班组职工,时常互相传递着防暑降温物品,很多人能将一瓶盐汽水轻松的一口喝下。职工们幽默地说,在露天作业有排毒养颜之功效。
黝黑的皮肤、汗湿的脸庞是高温岗位一线职工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因酷热难奈而频频皱眉的时候,身在露天采场工作的职工们却用行动默默与高温对抗。
7月30日 37.8℃ 板材焦化厂焦炉炉顶
炼焦(作业区)炉盖工的专有岗位名称,似乎不如俗称的“扫大盖”给人们的印象更深,这里也是本钢最艰苦岗位之一。而炼焦炉炉顶,更是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火焰山”。
高温来袭,到处热浪滚滚。炉盖工不仅要经受炎热天气的蒸烤,还要在10多米高的焦炉顶部克服脚下1000多摄氏度炉温的“烤”验。虽然是伏天,但他们每人都穿着统一配备的厚棉质工作服,一双牛皮帆布、高帮劳保鞋和冬天才能见到的加厚手套,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烫伤。焦二作业区丙班值班主任张莹说:“炉顶空间温度应该有50摄氏度,是最艰苦的岗位,特别在夏季,职工们脸上的汗水就像线一样流淌。”
焦炉上的几个岗位需要衔接配合,从取煤、装煤、推焦、熄焦,加上开闭上升管盖,清扫、封堵等,每10分钟就要进行一整套操作。在四号焦炉炉顶旁边,是炉盖工的工间休息室,职工们身上的汗还没消,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背上的工作服汗碱,就像地图一样。
7月27日 34℃ 板材铁运公司调车作业
调车员是为火车“穿针引线”的人,要将列车编组解体或是按照一定顺序重新连挂在一起。因是室外作业,不论刮风下雨,烈日酷暑,暴雪严寒,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顶着烈日,迎着热浪,身穿长袖工作服、脚穿劳保鞋,劳动保护佩戴齐全的板材铁运公司调车员吴明海拿着一整篇的调车作业通知单,准备到南口车场进行倒调作业。为了确保安全,他按规定穿好工作服,扎好安全带,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在没有一片树阴的调车场内,穿着这身行头就是不工作,人也一样大汗淋漓。为了完成一批调车作业,调车员常常在50摄氏度以上的调车场里,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有时甚至黏在身上脱不下来。
对讲机里又传来了准备作业的指令,吴明海再一次走向作业区,跨上车帮,骑乘在“铁板烧”上。烈日下,为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和他一样的调车员们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7月16日 30℃ 北营炼铁厂高炉出铁口
走上北营炼铁厂新一号高炉平台,恰逢高炉出铁。在三号出铁口前,该作业区生产四班的张立刚、王洪、郑强,正在距出铁口不到两米的位置进行作业,三人成品字形站位,不远处还有两名职工在监控铁水流入鱼雷罐的情况。郑强带着防护面罩,正拿着遥控器,遥控开口机进行钻孔作业,王洪在出铁口的另一边用水枪为开口机降温,张立刚作为班长负责全面监护设备运行状况,伴随着火红的铁水喷涌而出,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记者在张立刚身边瞬间感到全身灼热,空气仿佛都在燃烧。
张立刚告诉记者:“出铁时铁口的铁水温度达1400摄氏度,我们的作业范围离出铁口很近,环境温度也能达到50多摄氏度,每出一次铁需要3个小时左右,这期间我们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行监控渣铁流向、调整设备、铁渣清理等操作,高温辐射确实让人炙热难耐,出一次铁水,工作服要湿好几次,每个人都准备了两套工作服。虽然挺苦挺累,但这是我们的职责。”
8月3日 39℃ 本钢工源厂区一号门岗
早上,本钢保卫中心交管大队副队长王耀辉提前一小时上岗。直行、停止、左转,标准的指挥手势,加上响亮的口语提示,让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都井然有序地行进。为了本钢职工和车辆安全进入厂区,交管大队的警员们认真疏导着交通,只一会的工夫,便汗流浃背。
当天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处于“蒸煮”状态,然而,警卫大队各门岗的警员们依然在认真检查过往车辆,核对手续,查看型号,一丝不苟,任凭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为了防止大家中暑,警卫大队根据气温的变化,缩短站岗时间,增加站岗频次,让警员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职工面前。
连日来,充满正能量的本钢人,成为高温下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在烈日中坚守、在艰苦中奉献,钢铁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请收下我们深深的敬意——
辛苦了,不服“暑”的钢铁兄弟!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