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短板”如何补齐?
——透视北营炼钢厂“吃废钢、降铁耗”48次流程会议
截至今年10月份,北营炼钢厂铁耗指标从1040公斤/吨降低到970公斤/吨以下,废钢比也从去年同期的1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7%以上。清晰的数据变化,体现出喜人的工作成果,但对北营炼钢厂职工来说,更让他们难忘的,则是在“吃废钢、降铁耗”攻关一年多的时间里,那48次补齐“短板”、触动心灵的流程会议。
谈起流程会议,该厂不少职工表示,至今还多多少少感觉脸上发热。虽然每次会议都没有说“重话”,但当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被摆在大家面前仔细剖析的时候,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价值等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职工之间的工作细节和工作态度形成对比,有些对比更是高下立现。
因此,这样的流程会议被职工形容为“扒皮见血”,但也正是前期经历了“扒皮见血”和“过筛子”式的分析梳理,使大多数职工身上不合理的操作习惯被及时发现,并结合现场实际,总结出最适合的“吃废钢、降铁耗”操作方法。富强说:“‘扒皮见血’确实疼,但效果真好。”
回忆起那段时间隔三差五的流程会议,富强说:“两方面的工作让他最伤脑筋,一是职工在长期操作中习惯了以往的操作模式,现有的模式一时间难以适应;二是我们过去的生产组织环节不够详细,衔接不够紧密。”
而这两个问题恰恰不是依靠简单的行政指令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只有通过对职工持之以恒的鼓励鞭策和督促,以及对生产组织的进一步细化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把好的生产操作模式贯彻下去。
在这一阶段的流程会议上,之前“扒皮见血”的锋芒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不厌其烦的“水磨功夫”。
“今天干活儿的时候有哪个环节不好处理吗?”“今天加废钢之前那几个关键环节都注意了吗?”“今天那几个操作环节的时间控制把握得精准吗?”……随着这些每天“婆婆妈妈”式的问题几乎把一线职工的耳朵磨出老茧,新的操作模式也渐渐成为被标准执行的固化习惯,而更好的“吃废钢、降铁耗”经济指标也在该厂职工手中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从指标考核排在末位的班组扣除一部分奖金,奖励给指标最优的班组,这样一正一反的差距中,就形成了对优胜者重奖,末位者重罚的形势。考核制度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被罚的班组职工都有情绪,甚至认为这样的考核不合理。
针对这样的情绪,富强耐心地加以解释和引导。他说“激励就是要有奖有罚,大家之所以不认同,是因为害怕总是被罚。”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流程会议上,该厂开展了对考核末位班组的对标挖潜和专项培训。班组里每一名职工的操作环节被逐项规范,整体的工作流程被分解成若干个细节,同优胜班组进行对照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曾经被罚的班组操作水平明显提高,也拿到了优胜奖。而此时,全厂职工都认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去把指标完成得更好并拿到奖励。从此,职工们在工作中再无抱怨,有的只是实际工作上的奋勇争先。
“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富强说自己感觉值得。因为在“末位”班组的“逆袭”过程中,不仅“吃废钢、降铁耗”的各项工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更让该厂所有职工都树立起强烈的自信,那就是刻苦钻研、扎实努力,把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变成现实。
今天,每当该厂职工回忆起那48次流程会议,感受到的不仅是当初奋斗过程中的刺痛和艰辛,更增添了赢得挑战之后的充实和满足。这48次流程会议,不仅补齐了该厂“吃废钢、降铁耗”工作的“短板”,更让该厂职工找准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磨练出攻坚克难的毅力和能力,树立起不断进取的决心和信心。
富强告诉记者,48次流程会议并不是终点,降铁耗也只是一个开始。他说:“我们的铁耗降低,废钢比增加之后,产品质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我们和同行业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不断的工艺提升和技术进步,我们相信有能力在尽短的时间内赶上同行业先进水平。”
而对于这一新的挑战,该厂职工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前期流程分析:“扒皮见血”是常事
所谓“流程会议”,就是把工作流程分析透彻。对于主持了48次流程会议的该厂首席工程师富强来说,“透彻”首先意味着对整个工作流程的分析要精准到每名职工的每个操作步骤。富强告诉记者:“在每一炉钢水的冶炼过程中,每名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共做了多少步操作,每个步骤是否规范,是否及时到位,以及长期这么做的原因和结果,都要梳理得明明白白。”谈起流程会议,该厂不少职工表示,至今还多多少少感觉脸上发热。虽然每次会议都没有说“重话”,但当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被摆在大家面前仔细剖析的时候,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价值等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职工之间的工作细节和工作态度形成对比,有些对比更是高下立现。
因此,这样的流程会议被职工形容为“扒皮见血”,但也正是前期经历了“扒皮见血”和“过筛子”式的分析梳理,使大多数职工身上不合理的操作习惯被及时发现,并结合现场实际,总结出最适合的“吃废钢、降铁耗”操作方法。富强说:“‘扒皮见血’确实疼,但效果真好。”
中期流程固化:养成习惯是难事
当大多数职工的不合理操作习惯得以修正,该厂流程会议进入工艺提升和流程固化环节。这一阶段给职工们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坏习惯不好改,养成好习惯更难。回忆起那段时间隔三差五的流程会议,富强说:“两方面的工作让他最伤脑筋,一是职工在长期操作中习惯了以往的操作模式,现有的模式一时间难以适应;二是我们过去的生产组织环节不够详细,衔接不够紧密。”
而这两个问题恰恰不是依靠简单的行政指令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只有通过对职工持之以恒的鼓励鞭策和督促,以及对生产组织的进一步细化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把好的生产操作模式贯彻下去。
在这一阶段的流程会议上,之前“扒皮见血”的锋芒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不厌其烦的“水磨功夫”。
“今天干活儿的时候有哪个环节不好处理吗?”“今天加废钢之前那几个关键环节都注意了吗?”“今天那几个操作环节的时间控制把握得精准吗?”……随着这些每天“婆婆妈妈”式的问题几乎把一线职工的耳朵磨出老茧,新的操作模式也渐渐成为被标准执行的固化习惯,而更好的“吃废钢、降铁耗”经济指标也在该厂职工手中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后期流程考核:重奖重罚是真事
“说也说透了,教也教会了,这个时候就该上考核了。”谈及该厂“吃废钢、降铁耗”工作的考核奖励方式,富强说:“我们的考核制度突出奖优罚劣,指标落后的班组要付出代价,拿出钱奖励先进,这样对每名职工都形成一种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指标考核排在末位的班组扣除一部分奖金,奖励给指标最优的班组,这样一正一反的差距中,就形成了对优胜者重奖,末位者重罚的形势。考核制度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被罚的班组职工都有情绪,甚至认为这样的考核不合理。
针对这样的情绪,富强耐心地加以解释和引导。他说“激励就是要有奖有罚,大家之所以不认同,是因为害怕总是被罚。”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流程会议上,该厂开展了对考核末位班组的对标挖潜和专项培训。班组里每一名职工的操作环节被逐项规范,整体的工作流程被分解成若干个细节,同优胜班组进行对照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曾经被罚的班组操作水平明显提高,也拿到了优胜奖。而此时,全厂职工都认识到自己也有能力去把指标完成得更好并拿到奖励。从此,职工们在工作中再无抱怨,有的只是实际工作上的奋勇争先。
“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富强说自己感觉值得。因为在“末位”班组的“逆袭”过程中,不仅“吃废钢、降铁耗”的各项工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更让该厂所有职工都树立起强烈的自信,那就是刻苦钻研、扎实努力,把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变成现实。
今天,每当该厂职工回忆起那48次流程会议,感受到的不仅是当初奋斗过程中的刺痛和艰辛,更增添了赢得挑战之后的充实和满足。这48次流程会议,不仅补齐了该厂“吃废钢、降铁耗”工作的“短板”,更让该厂职工找准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磨练出攻坚克难的毅力和能力,树立起不断进取的决心和信心。
富强告诉记者,48次流程会议并不是终点,降铁耗也只是一个开始。他说:“我们的铁耗降低,废钢比增加之后,产品质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我们和同行业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不断的工艺提升和技术进步,我们相信有能力在尽短的时间内赶上同行业先进水平。”
而对于这一新的挑战,该厂职工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