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钢花曼舞
——本钢集团转炉炼钢工序四十周年发展回眸
  1978年,本钢转炉炼钢工序拥有3座120吨转炉,采用模铸工艺,年钢产量29万吨;
  2018年,本钢集团转炉炼钢工序拥有14座转炉、16台连铸机,具备2000万吨粗钢产能。
  这是一个惊人的跨越,是40年改革开放之力催生了这一巨变。本钢转炉炼钢的变化不仅是产量的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产品多样化、精品化的跨越发展,铸就了建设世界级精品钢材基地的梦想。
  实现这一跨越,是本钢一代代炼钢人努力拼搏的结果,他们在各自的年代里演绎精彩,书写传奇,在本钢发展史上留下闪光的钢之印迹。

燃情岁月:青春与大锤、铁锹相伴

  “当时转炉炼钢技术太薄弱,岗位十分艰苦,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职工们很努力,非常能吃苦,不畏艰难,都有一股拼劲!”今年58岁,1982年入厂,板材炼钢厂教授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从事炼钢专业36年的炼钢元老级人物阎凤义,这样描述当年刚入厂时的情景。
  “改革开放之初,转炉炼钢虽然实现了半自动化,但仍有很多岗位要靠人工操作,靠扳动手柄炼钢,要直接面对炽热的转炉炉火。”
  阎凤义回忆道,当年炼品种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条件不完备,但炼钢人经过不断努力,炼出了双相钢、船板钢、汽车大梁钢、集装箱钢,以及X60石油管线钢。当时职工们称之为“工资钢”,因为这些品种钢炼出来后特别好卖,但产量很低。
  “虽然很艰苦,但当时钢铁可是很吃香的行业。”阎凤义风趣地说,“那时炼钢职工的收入在本溪市来说还算是比较高的,好多人都托我给介绍对象,明确要找炼钢的小伙子,炼钢工那时很抢手呀!”
  现任板材炼钢厂精炼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张新勇,对入厂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1983年,年仅16岁的张新勇初中毕业,通过文化考试来到炼钢转炉炉前。那时,他周围的炼钢工,不是像他这样的青工,就是下乡返城知青、退伍军人,岗位上的老师傅也就30岁左右,其中的中专生、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那时,本钢转炉炼钢刚刚起步,还十分“青涩”!
  张新勇介绍,那时候炼钢离不开大锤、铁锹、撬棍。因为技术落后,每当兑铁或加各种炼钢原料时,就容易产生喷溅,转炉炉口、四周,以及转炉下的渣道经常被喷溅出的钢水、钢渣糊住,全靠人工清理。钢渣还是红红的,职工穿着劳保鞋踩上去直冒烟。清理工具就是撬棍、大锤、铁锹等笨重工具,但清理速度要快,否则就会影响渣车进出和钢水包接钢水。那时炼钢用的合金需要用带车一车一车推到转炉前,再用铁锹往转炉里扬。有时一个班都炼不出一炉钢,因为成分不合还要反复炼,喷溅出的钢水还要补充进去。职工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清理氧枪、炉口喷溅的钢渣等,这些都是力气活,所以干上几年后,炼钢的小伙子都锻炼得臂膀粗壮。
  就是靠着这种拼劲,靠着实干,炼钢人硬是让转炉炼钢达到了设计能力。1988年12月31日,炼钢厂锣鼓喧天,炼钢人热烈庆祝提前达到200万吨钢年设计能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10年后,还是这些炼钢人,还是那3台转炉,年钢产量达到260万吨,冶炼品种钢达100多个。     

工艺革命:“一路奔跑”装备改造升级

  “上连铸设备意义非凡,是一场工艺革命,是转炉炼钢技术上一次巨大的飞跃,使本钢炼钢生产由间断生产转变为连续生产,生产节奏大大加快,产能大幅提升。同时上马的很多炉外精炼设备,使钢水质量、品种钢开发能力也大幅提升,而且品种钢实现规模化生产。”说起上连铸设备的意义,板材炼钢厂生产技术室业务师、高级工程师薛文辉如是说。
  “改革开放20年,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本钢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一路奔跑’对转炉炼钢装备进行改造升级。”
  翻开板材炼钢厂的厂史,记载着转炉炼钢“一路奔跑”的速度:
  ——1998年11月15日,本钢第一台从奥地利引进的板坯连铸机试拉出第一块板坯,使炼钢模铸工艺成为历史,开启了本钢转炉炼钢工序的新篇章。
  ——2000年9月,本钢第二台进口板坯连铸机投入使用,本钢转炉炼钢实现全连铸。
  ——2004年、2005年,三号、四号薄板坯连铸机投产;2006年年底本钢第一台矩形坯连铸机、五号连铸机投产。
  ——2008年、2009年,六号、七号宽板坯连铸机相继投产。
  “从2004年11月20日到2010年6月24日,在短短的5年多时间里,本钢4座180吨转炉相继建成投产,因此也有了‘转炉一条街’的说法。”薛文辉说。
  “有了好家什,就要做出好饭菜。”当时在炼钢厂,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每名职工的目标。“当家电板用钢、汽车板用钢、石油管线钢等高附加值产品被冶炼出来,炼钢人心里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2010年,炼钢厂的变化更大了。”薛文辉介绍,由于采用了RH真空精炼装置进行品种钢的开发生产,本钢的品种钢产量迅速提升,汽车板、石油管线钢等高附加值品种钢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生产新产品104个牌号,并重点开发了轴承钢、硅钢等,当年钢产量达964.3万吨,跨入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行列。更可喜的是,实现了由“扳手柄”到“按鼠标”的转变,实现炼钢自动化。“回想当年,喜庆的鞭炮声仍在耳边回响……”

合并重组:交出1+1>2的满意答卷

  “本钢北钢合并重组后,北营炼钢工序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冶炼品种钢方面进步非常快。”北营炼钢厂首席工程师、高级炼钢工程师富强非常肯定地说。
  2010年6月8日,是一个在本钢集团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在辽宁省政府的主持下,本钢与北钢合并重组成立本钢集团。合并重组后,“兄弟”相扶互帮,板材炼钢厂派出技术人员到北营炼钢厂进行技术对接,富强就是其中的一员。
  富强介绍说,2008年,北营炼钢厂斥巨资上马了RH炉精炼设备,但由于技术薄弱,一直处于干干停停状态,让人很是心疼。“这么先进的设备怎么让它‘趴窝’呢?为了尽快发挥设备能力,一到技术对接的日子,我就到RH炉精炼现场琢磨上一天。”
  那段日子里,富强不仅“泡”在现场,更在细化工艺制度上下功夫,从制订工艺技术方案开始,然后对精炼从前到后的工艺路径、钢水成分的控制、温度的控制等环节都制订出详细标准,并手把手地教北营职工操作。“如今,北营炼钢厂的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炉外精炼方面,而且在转炉顶底复吹工艺、新品种钢的开发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结束了北营公司不能生产低碳钢和超低碳钢的历史。”
  据统计数据,2015年,北营公司品种钢产量达70万吨;2016年提高到91万吨;2017已经达144万吨,超出了设备原设计130万吨的能力,可分别为板材冷轧厂三个工序供料。
  两钢合并重组后,本钢集团着力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开始从规模效益型向品种质量效益型转变。本钢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新品种钢的力度。截至目前,板材公司的转炉炼钢工序已成功开发并生产汽车板用钢、石油管线钢、集装箱用钢、冷轧深冲钢等10余个系列、600多个钢种,汽车板用钢(O5)、石油管线钢(X100、X80)、石油套管钢(J55)、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北营公司炼钢工序成功开发生产车轮钢、汽车大梁钢、焊接气瓶钢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并成功研制批量生产出线材“皇冠”上的“明珠”产品——帘线钢。
  在七号宽板坯连铸机生产线上,一块块火红的板坯向前移动着,让人的心情也变得火热。憧憬炼钢工序的未来,今年30岁的七号宽板坯连铸机流长张立岩说:“到改革开放50年、60年的时候,本钢一定会有更加先进的铸机。”是的,今天的转炉炼钢工序发生的变化是40年前炼钢人所没有想到的,10年后、20年后,本钢转炉炼钢工序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值得炼钢人期待,也值得所有本钢人期待。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