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深一度”记者视点:职场转弯:这样的青春不迷茫
特别策划
  一年时间,改变了什么?你是否有了方向,明确了未来。一年时间,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轨迹。
  通过一年的培训,本钢集团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高校毕业生们明确了起跑的方向,增强了前进的信心,但最终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把握今天,创造明天,决定权在于你自己。机会从来都眷顾有准备的人。
  本钢集团的高校毕业生们,企业对你们给予了厚望,为你们打牢了根基,前路漫漫,本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风帆已经扬起,航程中需要你们去劈波斩浪、奋勇前行,你们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期待你们在本钢集团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梦想,创造价值。
  青春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青春发挥出无限可能,答案就在你的手中。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谁的青春不迷茫》。然而,漫漫人生路,迷茫的却不只是青春的学生时代,当他们从象牙塔步入职场,对未来的不确定,就犹如不知道下次考试会出什么考题一样,与其说是迷茫,不如说更多的是担忧。
  如何与同事相处?怎样把工作做好?未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一系列的问号,在即将迈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脑海中盘旋。而同样的问号,其实也在企业领导的心中。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高端产品都需要人去发明、去创造,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如何让招聘到企业的人才快速成长,为企业发展所用,是摆在各企业面前的必答题。本钢集团为高校毕业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开创了国内钢铁企业高校毕业生培训的先河,我们看到了一个百年国企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科学决策。
  如今,来到本钢集团的高校毕业生,不再迷茫,通过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的逐步实施,呈现在毕业生面前的是一个有规划、有方向的成长路线,在迈入职场的转弯处,他们快速转身,目标明确,信心十足。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迈入职场,仅仅是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弯。虽然企业设计了成长路线,但这并不是一条坦途,更不是捷径和舒适区。要想成功到达梦想的彼岸,不仅要赢在起点,还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在终点。
  赢在终点,需要保持学习力。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迈向职场的前提,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各种技术和能力,是对一个职场人综合素质的考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还有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经验和知识,需要高校毕业生去学习;向身边同事学,向优秀典型学,向先进同行学。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力,才能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才能在通往终点的路上动力十足。
  赢在终点,需要保持耐力。职业发展的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产品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对企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困难和挑战会不期而至。面对难以攀越的高山险阻,则需要“登山人”保持超越常人的耐力,不能心生畏惧、望而却步,更不能顺其自然、得过且过,要用厚积薄发的学识,与困难试比高,面对它、研究它、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扫清通往终点的障碍,风雨无阻。
  赢在终点,需要保持定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钢集团制订的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规划,可以看到企业用心引人、以情留人、以智用人,持之以恒改善人才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入职以后,不要只看到短期的收获而忽视长远的目标,而是应该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职业发展,用坚定的职业发展信心和钢铁情怀,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的源动力。没有职业发展的定力,手握再多的“橄榄枝”,也会渐渐枯萎,失去活力。
  当然,高校毕业生的培养也需要各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每一位“师傅”当好领路人,与集团共同打造一片“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成长沃土。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成长成才的道路虽有磕磕绊绊,但是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学习力、保持耐力、保持定力,把好职业发展的方向盘,就一定能在下一个转弯处,遇到更优秀的你,最终与那个坚定自信的自己在胜利的终点“把酒言欢”,不负不可重来的青春,不负企业殷切的期望,无愧于这个伟大美好的新时代!

赢在起跑线

——本钢集团2018届高校毕业生见习期培训掠影

  过硬的业务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工作状态……还未结束见习期的板材技术研究院2018届高校毕业生刘敏,在见习期的表现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刘敏是个个性热情、积极向上的女生,还主动申请到一线实习,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刘敏的同事陈宇说。
  “以往,新入职大学毕业生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岗位要求。近两年来,高校毕业生参加了集团开展的各项培训以后,变化很大,不仅能够迅速胜任工作,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在提高。”矿业石灰石矿采矿作业区副作业长张喆说。
  近两年来,本钢集团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能够迅速满足岗位技能需求,赢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这得益于本钢集团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战略。到底是什么样的战略有如此的“魔力”?
整体规划——职业生涯不迷茫
 
  “初到本钢的我,虽然满怀憧憬,但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却是‘未知数’。集团制订的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举办的各种培训,让我知道了企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我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了。”正在矿山和同事学习爆破技术的矿业石灰石矿2018届高校毕业生吕明一信心满满地说。
  吕明一口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本钢集团送给每一名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一份“见面礼”。为了给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好的成长、成才平台,按照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在高校毕业生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2017年10月,本钢集团率先在国内钢铁行业中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启了本钢集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谈到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本钢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员工发展室负责人介绍说:“职业规划是一项系统性人才培养工程。以往,高校毕业生来到本钢,在经过短暂的入职培训后,就交由单位进行管理,后续培训不是很多,有些毕业生会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集团开展职业规划工作后,一方面,根据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经历、天赋等商业价值和性格、兴趣、价值观等职业取向,以及组织、家庭等能提供的职业机会等综合因素,帮助他们精准定位职业方向,在管理、业务、技术等职群中做出合理选择,设计每个时期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让毕业生不再迷茫。另一方面,为实现规划和目标,集团还要提供各种资源和开展各项活动,例如导师配备、继续教育、岗位轮换、业务交流、公开竞聘等,全力保证职业规划的真正落地。”
分步实施——有的放矢重需求
 
  在本钢集团实施的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组织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本钢集团不仅要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入职培训,还要在见习期、转正后等各阶段,根据他们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组织相应的培训。本钢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员工发展室负责人介绍:“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不仅注重‘自上而下’,从管理、业务、技术职群方向上研究课程设置,还注重‘自下而上’,组织毕业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对培训内容进行不断完善,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除了完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也更加灵活。每天上课前,都会利用半个小时时间,选出三名学生讲述身边发生的事,以及对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看法。在社交礼仪课上,老师会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实际演练。在日常培训上,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台上讲,学生呆坐台下听”的模式,而是采取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也有利于互相学习。在实践参观活动中,高校毕业生走出课堂,深入矿山和板材主体生产现场参观,实地学习了解各工序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运行等方面知识。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本钢集团将组织制造部、设备部等职能部门,为高校毕业生介绍专业管理日常运行机制,还将邀请优秀人才代表和劳模、道德模范、公益组织代表,为高校毕业生讲职场、谈人生,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企业的用心良苦也得到了高校毕业生的认可。“以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模式是学校教什么,我们学什么。而集团为我们安排的培训是我们需要什么,企业就培训什么。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觉得更加‘解渴’,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本钢这个‘大家庭’。”国贸公司2018届高校毕业生金佳晴对集团开展的培训这样评价。
不走过场——立竿见影见实效

  培训是快乐的,但也是严肃的。为了检验培训的效果,每轮培训结束后,技术学院都会组织综合测试,考查毕业生是否达到了培训标准。“通过测试,我们会给自己打一个分数,真正做到‘知足、知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日前刚刚参加完综合测试的学生对严格的考试并无反感,反而是乐于接受,非常认可。
  “初到本钢,我是带着恐惧的心理去看待工作。但是进入培训阶段,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看待工作。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带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去看待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板材特钢厂2018届高校毕业生马克成在综合测试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综合测试并不是考察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也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最终与考试成绩一同进行综合考核评比,评选出“优秀学员”。“在去年刚入职时,我有幸参加了2017届优秀高校毕业生表彰暨2018届入职典礼,从那时起,受表彰的优秀毕业生就成为我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更加认清了努力的方向。”板材冷轧厂2018届高校毕业生刘婷婷对初到本钢参加的入职典礼印象深刻。
  “初来乍到”的高校毕业生们,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培训,已经褪去学生的稚嫩,用成长和变化赢得了身边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这也是检验培训工作成果重要标准。“金佳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聪明、热心、勤奋好学,我们都特别喜欢她。”金佳晴的同事宋隽楠说。
  从入职培训到见习期培训,再到转正后的培训和一系列规划,都浸透着本钢集团党委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和重视。而刚刚走进本钢的高校毕业生,也通过一年的实习,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找到了存在感,体会到了幸福感,他们已经从了解本钢、学习本钢,逐渐爱上本钢、融入本钢。
  “百年本钢,焕发青春。面对未来,作为新一代本钢人,我们将与企业一道,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奔向下一个百年,创造本钢集团下一个辉煌。”这是板材技术研究院2018届高校毕业生刘敏的心声,也是所有扎根本钢的高校毕业生建设本钢、发展本钢的壮志豪情。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起点,一个个年轻的梦想将在本钢,扬帆起航。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