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创新驱动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引擎”
——记板材特钢厂省级“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
  这里是曾经只有20多平方米的板材特钢厂省级“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却传承了百年本钢“创新图变、自强不息”本钢精神;
  这里是共和国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用钢的“诞生地”,曾因用落后的工艺设备,生产出DS120等国内一流的高品质产品,而备受国内外知名企业认可;
  这里曾是技术人员自发组织的交流平台,两年多来,开展技术攻关9项,创效745.13万元,收获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开办培训班14个,培训职工千余人次;
  ……
  近年来,板材特钢厂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省级“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为抓手,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引擎”,助力企业在智慧炼钢中培育新动能。

理念升级 围绕“8S”工作目标
找准技术攻关“撬动点”

  走进“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最吸引眼球的是成果展示柜中最顶层摆放的那一张张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证书,而证书下层玻璃瓶中的炼钢用石墨压球和自主研发压制氧化铁皮球团,每年不仅能为企业降成本5000多万元,而且能使废钢收得率达30%以上,冶炼脱磷速度提高10%……这只是“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以创新为驱动,开展技能攻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国内特钢行业的飞速发展,板材特钢厂的工艺装备水平已经渐渐落伍,目前已落后于特钢行业平均水平。面对这样被动的局面,我们只能眼睛向内、自身挖潜,传承百年本钢“创新图变、自强不息”的精神,依托传承多年的技术底蕴,通过技能大师工作站这一平台,充分调动一线技能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实现以落后的工艺设备生产出中高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阔步前行。”板材特钢厂党委书记林永光说。
  2017年,“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在板材特钢厂炼钢作业区的支持下由技术人员自发组建,2018年6月正式建站。建站伊始,得到了本钢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厂党委、厂部也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明确提出了“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改创新”的建站方向,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坚持以先进理念为支撑,在原有“6S”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理念,提出增加Studay(学习)、Save(节约)的“8S”工作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全年工作中,并通过技术攻关找准了为企业降成本、解难题、创效益的“撬动点”。
  在本钢集团开展的三级成本核算工作中,驻站大师们充分发挥其技术技能优势,向工艺技术革新要效益,在作业区开展的11项成本攻关项目中,“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牵头实施主要的9个项目,先后开展了降低钢铁料消耗、降低合金消耗、降低冶炼电消耗等多项技术攻关,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降成本745.13万元。其中,为解决铁水和生铁不足的困难,由驻站大师、作业区主任王海峰牵头的“全废钢冶炼使用石墨球代替生铁操作攻关”项目,成功实现了没有铁水我们就自己造“铁水”,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源炼钢,既解决了缺少生铁的难题又创效223万元,目前此项目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多元管理 领创人+作业长模式
坚持传技授艺“铸匠魂”

  如果说创新先进理念,是“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的理论支撑,那么通过创新模式,采用领创人+作业长多元管理模式,不仅在传技授艺中守匠心、铸匠魂,更让企业发展充满“后劲”。
  坚持Studay理念,打造学习型组织。“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坚持Studay的工作目标,并据此制订学习制度。他们在作业区范围内征集专业书籍,并出资购买最新的专业书籍,建立起了专业技术学习书柜。同时,根据各不同专业每周安排一次各专业的交流学习,站内14个驻站大师,每月安排一名进行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最新技术成果的技术讲解,带动基层技术人员、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共同学习进步,随时了解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发展方向,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练本领”的浓厚学习热潮。
  创新多元管理模式,领创人+作业长=切中关键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该技能大师工作站坚持以领创人本溪市劳动模范郭建军为团队核心,负责协调工作站的日常运转。同时,由驻站大师、作业长、高级工程师王海峰,依托工作站解决现场技术“瓶颈”、管理难题,并带领团队钻研技术,立项攻关,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目前由其牵头的攻关项目获国家专利两项。此外,其他驻站大师也紧紧围绕工作站的任务目标各负其责,按照工作站的活动制度,团结协作开展工作。在驻站大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创新科研项目应运而生,助推了特钢产品实物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在现有装备条件下,重点品种一次合格率、齿轮钢、轴承钢气体含量等关键指标攻关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轴承钢平均氧含量稳定控制在7PPM以下。
  传技授艺,守匠心、铸匠魂。作为领创人,今年52岁的郭建军,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自己30多年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而这也是“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驻站大师们共同的心愿。
  为了更好地传承技艺,驻站大师们结合本钢集团“新型学徒制”工作要求,为新入职大学本科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工制订职业规划,在师傅和徒弟互相了解专业需求后,驻站大师和新聘用的工人们签订师徒协议。在将自己掌握的理论和实操知识毫无保留地手把手的传授的同时,驻站大师会对徒弟每一个学习阶段进行阶段性的考核验收,指导徒弟们快速成长,为企业培养后继人才做出重大贡献。此外,技能大师工作站进一步发挥其“传承技艺”的工作职责,先后完成一系列培训工作,2018年技能大师工作站开办专项培训班9个,培训人员385余人次;2019年开办新电炉知识培训班5个,培训人员600余人次。

抢抓机遇 瞄准智慧炼钢4.0
打造创新创效“增长极”

  发挥技术技能优势,向工艺技术革新要效益,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正在申报的国家专利5项;
  紧盯轴承钢技术发展方向,长周期不间断地开展技术攻关,开发出多项技术诀窍,并率先在国内开发出低钛轴承钢新品种,使高级别轴承钢的工业化生产在本钢成为现实;
  通过技术创新使各项冶炼经济指标趋势向好,其中主打产品轴承钢的氧含量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
  ……
  “近年来,随着本钢集团一大批技术改造工程的上马,我们特钢工序也在思考如何推广工业4.0在本钢炼钢领域的应用,抢抓机遇、瞄准智慧炼钢,打造未来创新创效新的‘增长极’是我们技能大师工作站不断探索的新课题。”板材特钢厂省级“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领创人、炼钢作业区A炉炉长郭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
  “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立足长远,瞄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助力特钢向“智”造发展迈进。
  日本SPCO生态电炉所拥有的竖炉废钢预热新技术,是世界电炉钢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际工作中,“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国内设计院所共同全程参与完成生态电炉的国内技术转化工作。而随着特钢电炉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到2020年底本钢集团将实现钢产量2000万吨/年目标。目前,轧钢系统初轧机改造工程业已完成,冶炼系统电炉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引进的国内首家、世界先进的废钢预热型电炉技术为郭建军技能大师工作站提供了一流的施展平台。在此基础上,电炉能耗指标、钢铁料收得率、二噁英环保指标等方面也在持续优化工艺操作,多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我们技能大师工作站将重点围绕以下工作开展,建立完善的电弧冶炼技术数据库,成为本钢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培训出国内首批废钢预热生态电弧炉操作人才,并承接国内其他企业首批生态电弧炉工人的培训任务,对外输出技术。在树立本钢电炉炼钢技术龙头地位的同时,为本钢创造技术培训和输出收益。此外,伴随着炼钢改造项目的推进,新的工作站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届时,配套建设10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育培训中心,必将会为本钢集团新电炉炼钢生产线的达产达效,发挥积极作用。”郭建军说。
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