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创新耦合 蓄力未来
——本钢集团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三年回眸
  当曾经的科学梦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场景;当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现代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钢集团心怀国之大者,以盟主身份牵头成立辽宁省钢铁企业产学研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紧紧“抱团”,迈出共赢合作的坚实步伐。
  从2021年到2024年,在辽宁省钢铁企业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的3年时间里,本钢集团积极落实党中央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与联盟成员单位围绕钢铁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智能制造等开展研究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产学研用”无缝衔接,充分彰显了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引领、支撑、桥梁、纽带作用。

  深度对接,构建产学研融合平台

  自辽宁省钢铁企业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以来,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创新动能,提高辽宁省钢铁产业技术进步,本钢集团积极推动校企融合,搭建创新平台,不断壮大联盟队伍,并加强资金保障,加快科研项目落地实施,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市场竞争优势。
  为提升联盟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长远发展,本钢集团持续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吸纳优势资源,3年来,随着辽宁科技学院、沈阳理工大学相继加入,成员单位由最初的8家发展到10家,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再增强。
  科研项目只有落地实施,才能把握机遇,开拓未来。因此,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本钢集团克服重重压力,坚持对联盟进行资金投入,持续推进联盟科研项目开展。截至目前,辽宁省钢铁企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已签约合作项目61项,其中13项已完成项目目标,实现创效3300余万元,同时,申报专利30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发表论文32篇——校企融合带来的科技创效和知识产权产出效应日益凸显。其中,由本钢集团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开展的“基于无人机航测的露天矿移动测量验收系统解决方案研究”项目,通过对高陡强磁干扰下应用无人机移动测量可行性进行试验研究,优化确定不同飞行高度、不同工况条件下无人机飞行控制指标参数,并对无人机测量点云数据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为矿业南芬露天矿应用无人机移动测量软硬件一体化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飞剪变频控制技术”项目中,本钢集团通过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新开发飞剪变频控制装置,替代了传统飞剪装置,并使用DCC编程实现了对飞剪系统进行运动控制,完成基于EPOS的飞剪控制程序开发以及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的参数调节,实现降成本50万元,该项目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
  为降低烧结配矿成本,本钢集团与东北大学合作,开展了“烧结矿低成本优化配矿技术研究”项目,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及配矿模型运行。如今,通过烧结配矿模型计算得到的配矿方案已通过烧结杯验证,应用于北营公司,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烧结配矿成本1000余万元,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项。

  瞄准前沿,围绕产业需求做文章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年来,辽宁省钢铁企业产学研创新联盟聚焦重点领域,瞄准前沿技术,立足国家、行业需求,用好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提质升级。
  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实现共赢。2021年至今,本钢集团与联盟成员单位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储满生教授团队、姜周华教授团队,大连理工大学孙怡教授、李宏坤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东研究员团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宏伟团队,沈阳理工大学舒启林副校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韩军副校长等专家教授,围绕钢铁行业共性技术及前沿技术进行交流,并就联盟建设及联盟合作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沟通探讨。
  用活政策支持,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努力实现钢铁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本钢集团与辽宁材料实验室、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中特种及前沿功能材料项目“高功率密度多孔介质燃烧用介质材料研制及应用”已经获批;本信公司与东北大学联合申报的辽宁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G+TSN冶金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和终端研发”,目前正处于评审阶段。
  如今,在辽宁省钢铁企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带动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辽宁技术创新体系已经逐渐成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场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塑产业振兴的战役正在打响,将为辽宁、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