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传媒聚焦
“四轮驱动”强动能——鞍钢集团本钢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观察
       辽东腹地,太子河畔,坐落着百年本钢。在这里,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2023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个跃入大众视野的新词汇,界定了新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也让新本钢看到了新机遇。
       鞍钢集团本钢,曾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功勋企业”,而如今,站在时代的大潮中,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快马加鞭“以新提质”?
       2024年,本钢将紧跟国家发展要求,立足央企平台,彰显责任担当,聚焦转型升级,明确“改革+精益”“数字+科技”的“四轮驱动”战略,以改革为动力、精益为手段、数字化转型为引领、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换挡提速新引擎。
       “改革+精益”把牢发展“方向盘”
       改革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鞍本重组以来,在鞍钢集团推动下,本钢开启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资产重组的全面改革。
       “要胸怀全局,站位大局,强力推进本钢改革工作。”本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维的话语掷地有声。
       “本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精简组织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瘦身健体、整合融合,打造全新管控架构,企业活力动力全面迸发。”本钢管理创新部负责人说。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本钢全面贯彻落实《鞍钢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以鞍钢集团“7531”(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元级营业收入、100亿元级利润)发展战略和本钢“25115+”(实现2000万吨粗钢产量、冷系汽车板占比50%以上、1200万吨自有精矿产量、超1000亿元营业收入、超50亿元利润)发展目标为引领,抓住改革、精益两条主线,把牢发展的“方向盘”,用好改革“手术刀”。
       本钢组织制订的《锚定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提升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文件,不仅彰显了企业深化改革的坚定意志,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钢 通过加强董事会规范运作,采取“一企一策”的策略,确保权力下放与责任落实的协调统一。专职董事队伍作用的发挥,更是提升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本钢董事会建设在鞍钢集团中名列前茅。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不仅提升了本钢的管理效能,而且让本钢在鞍钢集团的综合评价中获得了“A”档的高分。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本钢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化组织机构压减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本钢管理岗退出率达到14.4%,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压减10%,作业区以上机构压减127家,压减比例达到14.4%。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企业结构的优化,而且反映出本钢钢铁主业实物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同比提高了34.3%。
       此外,本钢在全员岗位绩效体系方面的持续优化,以“干到、算到、给到、得到”的“四到”考核机制理念,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认可,并通过“国企改革行动简报”形式进行推广。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一系列改革成果,标志着本钢在深化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为本钢锚定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益管理作为一种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正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应对钢铁行业严峻的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突破,本钢实施精益管理“微创术”,开启了精益管理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本钢聚焦全链条价值创造,从精益理念养成、精益课题创效、精益人才培养、精益文化塑造、精益辐射引领5个方面全面推动企业实现“新跃升”。这不仅体现了本钢集团对精益管理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而且展现了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本钢在推进精益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本钢通过评选集团级内训师、预备内训师和精益骨干,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而且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钢还积极塑造精益文化,推动基层将大师工作站、劳模创新工作室与精益管理相结合,建立了多个精益道场。这些举措丰富了企业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职工对精益管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精益管理的推动下,本钢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鞍钢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了本钢力量。
       数字化提升发展“加速度”
       2023年12月份,占地面积达460平方米,集数据采集、信息监控、协同操作、生产协调等功能为一体的板材冷轧总厂智能集控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本钢集团冷轧工序全面进入数字化、智能化、集控化的新阶段。这也是在鞍钢集团范围内首次实现冷轧全工序集中管控。
       在钢铁产业中,数字化不仅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本钢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控制和对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板材公司、北营公司钢铁产业管理与信息化提升项目等多个关键信息化项目已正式上线运行。这些上线的信息化项目中,能源集控、铁前集控、智慧料场等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本钢在生产管理、能源利用、物料调配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标志着本钢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钢“智慧指数”提升了31.7%,由规范级提升为集成级。
       “在数据治理方面,在鞍钢五地率先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成功完成了首批1200个数据资产和231个业务指标的发布,为企业的数据驱动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本钢数智化部总经理高秀敏说,“现在在本钢数据治理方面的一个显著成效就是各部门对于库存的理解。现在,各部门使用的语言、口径完全统一,决策层可以及时掌握各个环节的数据,特别是对港口库存和成品库存一目了然,为企业降成本提供了坚定的数据支持。”
       2023年,第六届“数字鞍钢·数字生态”现场推进会在本钢召开,展示了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果和决心。这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本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学研合作,打造人才体系以及着力培育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等举措,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2023年,本钢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果丰硕:全年荣获辽宁省和行业科技奖23项,其中包括2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1项冶金科技奖特等奖。此外,本钢还取得了277件专利授权,专利完成度达138%,成功晋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国际标准方面,本钢主导了4项在研国际标准,并首次主持修订了1项国际标准,同时顺利发布了2项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了本钢在国际钢铁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2023年科研项目累计创效4.59亿元。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本钢积极发挥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的作用,成员单位扩充到10家,结题了10个联盟合作项目,并创效1200万元。“这种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为本钢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钢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钢2024年科技工作提出,2024年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创新驱动,并将继续以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开创本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本钢而言,唯有坚持转型之路,精准施策,沉着应对,创新不止,积极投身到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实践当中,才能增强新动能,构建新优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中国冶金报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