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传媒聚焦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来到这里,听他们讲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本钢故事
       1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鞍钢集团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考察,了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2月6日(大年初九)一大早,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中国冶金报》记者来到本钢,拜访技术骨干和劳动模范,与他们聊起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话题。
       “我就像养一个孩子一样”
       在本钢技术中心,《中国冶金报》记者见到了2017年本钢引入的高级科研人才——东北大学博士出身的苗隽。作为汽车结构及工程机械用钢团队长,苗隽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多个新产品研发项目,填补了本钢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产品从研发出来到用户使用满意再到推广开来为公司挣钱,我觉得我就像养一个孩子一样,给我提供的情绪价值更高和荣誉感更强。”提起研发工作,苗隽用这样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热爱。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习总书记指出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方向。如何落实到工作中?苗隽条理清晰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高端化的发力方向是产品强度和规格的高端化,以及用户群体的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力方向是结合去年成立的技术中心数智化研究所,利用大数据模型等工具有效缩短新品研发的周期;绿色化的发力方向是通过提高电炉炼钢比例等技术手段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帮助用户完成绿钢产品认证。
       企业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面对《中国冶金报》记者的提问,苗隽回忆起自己的从业经历。从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后,苗隽先是到南方的一家民企工作,薪酬待遇并不低,但是他的内心总是感觉“不甘心”——苦学多年读成博士却无法创造博士该有的科研价值,再加上东北人的“恋家基因”,苗隽最终选择回到东北,加入本钢。
       “一个是待遇问题,要解决后顾之忧;一个是工作环境,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很重要。”苗隽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本钢,有机会参与国家级重要项目的研发,这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这里不限制科研思维,不以追求短时间出效益为目标,能够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他很感谢本钢提供的平台,促使自己成长。
       他指着墙上一个个获奖证书,为《中国冶金报》记者讲述背后的研发故事。苗隽认为,有了好的平台,企业的科研人员要想出成绩,就得琢磨“把东西做到极致”。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坐得住、能吃苦,坚持不断地学习——不光要掌握最新的科研进展,还应该低下头,虚心向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们请教现场经验,因为所有科研成果的落地都离不开这些一线工人的操作实践。
       “我们需要年轻人”
       在本钢板材炼铁总厂,《中国冶金报》记者跟随高炉设备作业区特级技师张守喜,体验了一把高炉设备巡检工作。戴着安全帽,身穿工作服,脚蹬劳保鞋,手上握着的小手电像一个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在高炉的各种设备之间穿梭、停留,不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的故障点……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钟,张守喜却总是提前到单位,赶在早会前完成一圈高炉作业区的巡检。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里,他又忍不住来现场转了好几趟。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习总书记来本钢考察的报道我看了好多遍,他的到来让我们一线工人干劲非常足。”
       直言自己“停不下来”的张守喜是本钢有名的“工人发明家”,深耕基层一线30多年来,解决了200余项高炉设备疑难问题,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1项,持有专有技术20项,去年更是凭借研制的高炉开口机钻杆卡具荣获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奖。
       已经收获了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十大创新能手”等诸多荣誉的张守喜现在就心心念念一件事:培养年轻技能人才。“我们需要年轻人。我这个年龄马上要退休回家,需要一批年轻人来跟上。”他说,目前与他签订师徒合同的“90后”占比已经超过50%。
       年轻人活泼好动,理论知识强,但是动手实操能力弱是一个普遍现象。为此,他要求自己做“严师”,“逼他们一把”。他给每个徒弟一把工作中必备的卡尺作为拜师的见面礼,传授他们“善观察、勤动脑、多动手、能总结”的12字工作“秘诀”,每年给徒弟们下任务,带着他们做项目、写论文、申请专利,还扬言要进行指标考核。
       “必须得这么搞!这样下来,有的徒弟他真用心、真琢磨,每天问你的问题也多了。我就希望把这样好学、好动、好钻研的孩子带起来,再以他们为点,带动他们周围的一批人,慢慢把整个的技能水平都提高。”说起徒弟,张守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有几个徒弟已经升上去,是我的领导了,他们的能力和表现有目共睹。”
       临走前,张守喜乐呵呵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最近准备给自己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置办3D打印设备。“这些小孩想象力丰富,画个图,打印出来,拿着这个模型讲,多生动!”他说。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在本钢设备工程公司的办公楼里,将近一层楼都是电气操作实训基地,涵盖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电缆接头制作、电缆故障查找实训,以及多媒体教学培训、职工书屋、电工竞赛模拟现场等内容。这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等荣誉,有着工人中的“大满贯”得主美誉的本钢设备工程公司首席技师罗佳全一手创办起来的“宝藏基地”。
       罗佳全带着《中国冶金报》记者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参观,每到一处,都详细讲解各种配置,如数家珍。在电缆故障查找实训室里,墙上展示着各种故障电缆的实物,地上摆放着一系列测试机器,连接的电缆直接延伸出室外。罗佳全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里的高压电缆完全还原现场,别处难寻。曾经外地工程出现电缆故障,当地电力局的同志查找两天两夜也没有找到故障点,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在长达1公里的埋地电缆里找到了故障点,而这都是归功于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积累。为此,他专门设计了这样的实训室,以便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贴近现场的实训,掌握他所拥有的经验。
       谈起建立实训基地的初衷,罗佳全说,其实每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向往,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些向往很难实现。
       除了建设电气操作实训基地,罗佳全还倡导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因为项目的落地过程可以锻炼操作人员的技能,落地以后的维护和升级又能提供源源不断的锻炼机会。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本钢最新研发落地的布袋除尘器集散控制系统就是这样的成功案例,“出一个产品,人才就能成长一批”。
       挨着实训基地的房间,是挂着工人名字头衔的热工仪表设备安装调试专业卫星站、低压电气设备系统调试专业卫星站、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专业卫星站的办公室。罗佳全笑着介绍,挂名者都是自己的徒弟,已经成长起来,可以独当一面,牵头成立自己的工作站了。
       罗佳全劳模创新工作室还是辽宁省“本钢电气仪表及自动化创新工作室联盟”的盟主。这个由辽宁省总工会命名的联盟,旨在充分发挥同行业、同专业创新工作室的“集团军式”团队作战优势,在创新攻关、技能传授、人才培养、岗位练兵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创新工作室之间的整体活力,破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彰显联盟合力。
       习总书记来本钢考察的时候,罗佳全就在现场。回想当时的场景,他难掩兴奋地说:“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习总书记来了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自己这个“新八级工”,有责任带好团队,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去建设好企业和我们的国家。
中国冶金报
2025-02-12